世卫组织定性中国疫情的结果对我国航贸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发布时间:
2020-02-27 08:55
来源:
本次武汉疫情发生后,WHO已经召开数次会议,讨论中国情况。当地时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此之前,世卫组织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不少中国人的心,与此同时,也有很多谣言搞得大家伙人心惶惶。比如——今天还没等人家世卫组织开会就率先传播“WHO不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尼日利亚先锋报(Vanguard)和国内某留学自媒体大号...
从谣言四起,到如今尘埃落定!此次疫情被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即PHEIC)——世界卫生组织传染病应急机制中的最高等级。
世卫组织强调,这不是因为WHO对中国没有信心,而是担心病毒可能会传播至医疗设施较弱的国家。同时,WHO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谭德塞说,虽然会有一些经济损失,但中国采取了超常规的有力措施,中国在很多方面为应对疫情提供了榜样。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主要基于中国感染者数量增加、多个国家都出现疫情两个事实,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谭德塞还宣布了7 条建议:
1. 不建议对中国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任何措施都应当以证据为基础;
2. 支持和保护医疗系统相对脆弱的国家;
3. 加速科研和疫苗相关研究;
4. 共同对抗谣言和不实信息;
5. 各国积极寻找预防、治疗和阻止进一步传播的计划;
6. 各国积极与WHO 分享信息;
7. 所有国家共同努力,共同对抗病毒。
“世卫组织对本周疫情报告中,将全球新冠病毒评估为‘中等’的错误深感后悔,这是准备报告过程中的人为错误,”谭德塞说,“我已经多次强调风险等级应为高风险。”目前,世卫组织每时每刻都在监测新冠病毒的疫情情况。从几位世卫组织官员对中国此次疫情应对的高度评价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在处理疫情的能力和态度上给予极大的肯定。但中国感染者数量增加、多个国家都出现疫情,这让决策变得十分困难。日前,铺天盖地的消息将WHO即将做出的定性判断与中国经济关联推向了“风口浪尖”,“疫区国”这个词也越传越广。让我们来了解下网上流传的所谓中国被WHO划为“疫区国”会意味着什么?
越来越多的人从担心疫情蔓延,发展到开始担心中国的经济。到底WHO的决策会有多大的影响?“疫区国”又是怎么来的?
“PHEIC” 和“疫区国”的谣言可以终止了!
谣言1:网友传出,今日凌晨2点30分,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了开会结果,那中国会被列为“疫区国”。一旦成为“疫区国”,可能导致与国际社会旅游、贸易的中断,其威慑力不亚于一场国际经济制裁。
首先,“疫区国”这个说法并不存在,WHO从来没有将整个国家划为“疫区”。况且“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也不等于“疫区”。有的只是“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和“受染地区”两个概念。被列为PHEIC,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基于疫情严重程度,向世界各国发出紧急通报,提醒风险,并非当事国家就成了所谓的“疫区国”。非常客观地说,WHO宣布PHEIC,那么必然冲击中国与全球其他国家的贸易和其他往来。在中国经济刚刚出现“弱企稳”的当下,外部的冲击,毫无疑问将对经济基本面提出不小的挑战。但绝对没有一些人上面说的的那么夸张。
PHEIC是什么?如果宣布了,WHO有何权限?
PHEIC的中文全称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规定所确定的不同寻常的事件。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即受《国际卫生条例》约束的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以及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
如果宣布PHEIC后,WHO协调组织国际社会应对疫情的权限扩大了。比如,WHO可以发布受影响国家是否应该限制与中国进行旅行或贸易的建议。注意,WHO只发出建议,而不是强制性的旅行禁令或贸易禁令。各国可以自行决定针对PHEIC的情形要如何应对。
我们先看一下《国际卫生条例(2005)》部分条款内容:
据上面的条例,也就是说,就算被列为PHEIC,WHO给的建议也是有梯度性的,并不是对所有人的都一视同仁。
一个例子是,2015-2016南美的寨卡病毒被列为PHEIC,巴西也包括在内。然而2016年,巴西还举办了奥运会......并不是像某些媒体所说此次疫情将致日本2020年东京奥运会都会被取消。
所以这件事,如果我们不被列入,当然是最好的,被列入一定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也别当成世界末日!
谣言2:一旦中国被划为“疫区国”,将会保持三年 很多人希望中国因为疫情自乱阵脚,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但是,上述《条例》的本质是建议,PHEIC只是警报机制,用以预警其他国家加强防控,发布后有效期为3个月,可根据疫情发展,随时撤销或修改。虽有一定国际影响,但不全负面,类比经济制裁更不可能......正面来看,宣布为PHEIC有利于疫情国获得外部援助,对防控疫情产生积极效果,虽然主要的影响还是负面的。不过,从长的时间维度来看,中国经济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和WHO的决定,并没有特别大的相关性,这个决议只会形成短期冲击。更长的情况,还是要取决于我们国内疫情的发展和防控努力。换言之,只要疫情得以遏制,即便被列为紧急事件,这一帽子也随时可以摘掉。
举个例子:从疫区出来的商品,进口国要进行必要的额外检查措施,甚至可以拒绝为过境的来自疫区的贸易船只提供食物、燃料和水。《条例》不是“行政命令”,这点非常关键。即使中国被宣布列入PHEIC,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也不会中断,因为,目前的数据支持按照城市来定义疫区。可不是笼统的宣布中国为“疫区”。比较麻烦的是,我们在出口时,会面临额外的检疫,这种情况,只会使得出口成本增加,效率降低,但贸易并不会被终止。
谣言3:PHEIC会让中国经济全盘崩溃,经济倒退20年 这个谣言也是迄今为止,传播最广的谣言。的确,PHEIC会让中国经济受到影响,但在全球经济休戚与共的今天,中国经济已经高度融入世界,疫情只会带来短期冲击,而非长期影响。必须说的一点是,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制造国、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一旦进出口受到限制,世界都很难独善其身。同时,国际贸易形势已经有所缓解,中国的对外开放正在路上。我国显然不会因为这一事件就原地踏步,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不会因此而收缩。2009年,甲型H1N1流感爆发的时候,WHO曾宣布对美国PHEIC,但美国当时并没有表现出经济溃败。本次武汉疫情的确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有心人”的传播中扩大了。
再说目前的疫情,以目前的措施,疫情二次爆发的范围是可控的。十四天后,疫情会得到控制并逐渐减少,三十天将不再有新增病例。我国是一个从上到下系统的行政管理体系,是一个整体,机制一但起动,疫情定会得到有效控制!
2003年SARS爆发后,疫情期间,很多地区都曾被世卫列为疫区(Affected Areas)。此后世界卫生大会在2005年将旧条例修订为《国际卫生条例(2005)》,也因此有了现在适用的PHEIC定义。
但也许很多人不清楚,况且现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也不等于“疫区”。2003年4月6号,北京被世卫组织列为疫区。9天以后,香港也被列为疫区。但同年6月24号,世界组织将中国内地地区从疫区除名。6月23号,世卫组织同样将香港从疫区除名。 从被列为疫区到疫区名头解除,历时两个半月。综上,即使被定义为疫区,WHO并没有规定疫区的相应时间。反之,什么时候能被从名单里解除,完全取决于疫区疫情控制情况。
我们坚信,党和政府,能快速打赢这场“病毒”攻坚战!如果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控制住了疫情的发展,《条例》也会很快被撤销。
总的来说, WHO宣布的结果,这确实是一个利空,但拿这件事,跟中美贸易摩擦这种长期利空相比,完全不是一个等级,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恐慌。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