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定制化的工厂
发布时间:
2019-09-18 17:12
来源:
自2015年开始,制造业的概念就变得全球风靡,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美国工业互联网,又或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主体思路都是探寻新型的制造工厂,再具体点就是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未来的制造业将会彻底摆脱流水线,也会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类的双手,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自动化机器人,他们不仅能接受人类输入的指令,更能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来自主学习,未来制造工厂,不止于有形的产品,还应包括源源不断的数据资源,当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候,制造工厂还能走艺术路线,也就是说,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有望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比如人们会买票来参观iPhone的制造过程,正如看一场NBA的球赛,毫无疑问,未来的工厂应该是多元化的。
当然,工厂的主旋律定义还应该集中于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满足消费者琳琅满目的需求。长期以来,制造工厂都不用面对终端消费者,只需要面对苹果、华为、小米这样的品牌商,由他们来收集消费者的需求。在笔者看来,如此流程有些冗长,导致“中间商赚差价”的情况比比皆是,使得一些产品的价格很难降低下来。在未来的工厂,如此流程有望被彻底改变,消费者的私人定制,将会直接体现到工厂的计划内。
私人定制,未来工厂只为终端客户服务现在,中国制造业更擅长生产大批量的同质化产品,也擅长找到一块空地,快速修建起大面积的生产基地。基于此,未来制造工厂最大的颠覆性特点就是接受“私人定制”,依托于强大的数据分析系统以及成熟的3D打印流程,工厂可以直接接受End-User的订单,换句话说,消费者的脑袋里可能也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但常常受限于专业水准,无法准确地表达,而设计人员的精力带宽又非常有限,于是很多想法难以变现。但在未来的工厂内,如此想法不再是天方夜谭,自然人类设计师的理念将会转化成数据慢慢积累起来,当消费者提出自己的想法时,人工智能会变成“平庸的设计师”,他们可以基于普通消费者的想法,提供设计方案。毫无疑问,由人工智能设计出来的产品,会显得有些呆板,或者因过于完美而显得缺乏人性,但最大的好处在于,人工智能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私人定制”服务,彼时的消费者人人可拥有“一台”设计师,他们的创意可以通过大数据库内的重新排列组合而变成现实。
当然,要实现高精度、高满意度、低成本的私人定制服务,还要依托于基础制造技术的长足进步,3D打印技术和材料科技需要取得巨大的突破,唯有如此,才能把消费者的个性想法快速变成现实,而未来车间内,再不需要熙熙攘攘的人群,毕竟,这些都是高额的成本,人工智能机器人将会彻底取代自然人类,而且设备彼此之间会逐步形成社交网络,比如当环境温度不符合机器人工作要求时,人工智能机器人可通过感应器通知到空调系统调节温度,又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扫描到零部件时,会自动生成程式,驱动机械手臂按照指令完成组装,因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计算都能瞬间完成,正如自然人类的反应一样,机器们也能实现非常准确的交流,而且相比于人类,他们又没有情绪上的缺陷。
智能管理,未来工厂是去中心化制造如前文所述,未来工厂会大面积普及自动化,流水线消失、流水线工人也会消失,倘若人工智能可以直接接受来自终端用户的订单,一些处理订单的人员也会消失,而一旦机器设备之间形成“社交网络”,设备检修、保养维护等工作岗位也就不复存在了,总之,未来的制造业和人的联系将会最大限度地减弱,我们只需要采用智能管理,就能时刻维系企业的运行。相比于现在动辄两千亩的工业园区,未来制造工厂则是去中心化的,当万物联网、当增强现实大面积普及时,由物理隔墙围起来的厂房将会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建筑在云端的个性化厂房。正如此前城市中大都需要大型的超市,但自从网络购物兴起之后,店铺正变得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