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商务部将从三方面帮助外贸出口企业拓展市场!
发布时间:
2019-07-17 21:19
来源:
商务部7月2日召开“一促两稳”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朱咏在发布会上回复记者提问时透露,将从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国际环境、持续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更好更便利的公共服务三方面帮助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
营造更好国际环境 激发企业主体活力
朱咏指出,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以企业为主体,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有利于促进外贸稳中提质和经济平稳运行。可以说是在新的历史阶段,赋予市场多元化新的内涵要求,就是要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就是要更加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就是要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更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朱咏表示,商务部将会同各部门各地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国际环境,激发主体活力。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快自贸区建设。目前,中国已同25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7个自贸协定,还将积极推进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指导企业用足用好优惠政策。
据透露,中国已经同泰国、沙特、罗马尼亚、匈牙利、肯尼亚等国商建了贸易畅通工作组,还将继续商建一批,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务实推动解决双边贸易领域的问题。比如中泰工作组为行业合作搭建平台,帮助山东企业与泰方开展农产品贸易、农业机械合作。
二要为企业持续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朱咏表示,展会是开拓市场的行之有效渠道,帮助很多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商务部将指导行业和地方为企业参加国际精品展、自主品牌展提供更好服务,帮助企业实现由大到强。
商务部还将从供给侧发力,不断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政策体系,便利企业完善国际营销网络。目前,来自3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的企业已建有超千个海外仓,还同意大利等18个国家建立了电子商务合作机制。
三要为企业提供更好更便利的公共服务,实现互利共赢。朱咏表示,这方面深耕细作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比如,支持行业加大海外市场宣传推介力度,及时发布市场和政策信息。比如,加强通关便利化、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加快市场准入,扩大贸易伙伴优质特色产品进口,既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要,又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据其介绍,已联通16国108个城市的中欧班列,2018年回程班列数量增长一倍多,占开行班列比重已升至42%,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优质产品输华的快速通道。
出口企业“走出去”还需更多政策支持
随着对外贸易发展,我国越来越多出口企业着力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其中不少已经尝到了市场的“甜头”。
实际上,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一直是中国所倡导的,中国外贸的较好表现也得益于此。据中国海关统计,1-5月中国进出口12.1万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9%,占比提高至28.8%;与欧盟、东盟、俄罗斯和巴西等进出口分别增长11.7%、9.4%、10.0%和11.2%。
有专家指出,中国贸易抗压能力和韧性增强了,外贸多元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欧美市场,发展中国家市场也有很多刚性需求,这些市场加起来体量大、影响大,加上“一带一路”倡议正将潜力空间转化为现实空间,为企业带来不少契机。
另一方面,企业作为开拓多元化市场的主体,仍离不开良好的贸易环境、便利的出口流程等作为支撑。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进一步推进通关便利化,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要求更大力度对外开放,促进进出口多元化发展。
实践中,中国正推进更多高标准自贸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同时积极推进通关便利化。不少外贸从业者都对近年来外贸便利化、进出口流程简化等感受深刻。“以前需要提前很久提交纸质单据,但现在都是电子档提交,海关快速放行。信誉较好的企业还会被列入白名单,出口更方便。”有企业主说。当然,市场还对政策有着更高期待。不少企业家都表示,希望提供“走出去”咨询服务的商业和福利性机构多一些,让企业有初入一国市场的“接送站”,有更多勇气走出去,也有更强的信心和保障。此外,在融资、保险等方面,不同企业也表达了各自的期待。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也指出,促进企业向多元化国际市场发展,需要国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撑,比如之前的出口退税、增值税调整等。相对来说,在出口信保、出口信贷方面目前仍然有短板,未来要有更多政策性和商业性的服务,助力外贸企业走稳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