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表内容多看不懂?今天带你认识它们
发布时间:
2021-07-16 11:20
来源: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的加快,为了解决食品口感、存储、运输等多方面的问题,现阶段的工业生产里用在食品上的添加剂越来越丰富。前几年家族群里的分享文章中也能够经常看到谈轮食品添加剂危害的文章,很多普通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更是背起了危害口诀表,对食品添加剂真可谓是操碎了心。
针对日益注重健康的普通老百姓们担心添加剂的危害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希望在认知上不要被网络上那些不负责的文章给蒙蔽了双眼。今天我就带你了解下目前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有哪些。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可以说是数量庞大的家族了。其中包括防腐剂、护色剂、抗氧化剂、着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增稠剂和稳定剂、膨松剂、甜味剂、酸味剂、增白剂、香料、抗结剂、消泡剂等。
第一类就是我们熟知的防腐剂啦,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
第二类就是护色剂,护色剂为可护色剂及肉类制品色泽的非色素物质,也叫发色剂,它与食品中某些成分作用,使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中国规定的发色剂有硝酸钠(钾)、亚硝酸钠(钾)4种。
第三类就是抗氧化剂,它其实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第四类就是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第五类就是酶制剂,酶制剂指从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具有生物催化能力酶特性的物质。主要用于加速食品加工过程和提高食品产品质量。酶制剂来源于生物,一般地说较为安全,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第六类就是增味剂,增味剂是指为补充、增强、改进食品中的原有口味或滋味的物质。我国允许使用的氨基酸类型和核苷酸类型增味剂,有5—鸟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辣椒油树脂等7种。
第七类是营养强化剂,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强化剂主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三类。
第八类是增稠剂和稳定剂,它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它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第九类是膨松剂,有一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就添加了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第十类是酸味剂,有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的有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
第十一类是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中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我国在2011年5月也禁止了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增白剂。
第十二类是抗结剂,添加于颗粒、粉末状食品中,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我国允许使用的有亚铁氰化钾、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微晶纤维素4种。
第十三类是消泡剂也称消沫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抑制泡沫产生或消除已产生泡沫的食品添加剂。我国许可使用的消泡剂有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聚氧丙烯甘油醚和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聚二甲基硅氧烷等7种。
第十四类是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最后一类就是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
好啦,这些就是目前我们在食品配料表里最常见的添加剂。建议收藏给你的家族群科普一下。
带你,食品,添加剂,就是,使用,常用,增白剂,膨松剂,防腐剂,酶制剂